身边有失眠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为止出手尝试过几次,所幸都有所收获。最近提起兴致重新整理了下关于失眠问题的思考和方法,供大家参考。这里讲的失眠,主要是较长期的顽固性失眠,不包括因为情绪刺激等造成的某天或者短期失眠。


失眠病本位在心,是心神失养或者心神不安导致的。中医讲❤心藏神为阳脏而主通明,阳脏,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心以阳气为用这个如果结合实际理解的话,可以想到心脏是我们身体最活跃和温度最高的地方。心主通明: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心主血脉大家肯定都认同。而且我们的血管是保持通畅才是健康的状态,如果心脏附近的血管赌了,那叫心梗。



为什么心藏神呢?大的方向来讲,中医西医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医重功能,轻物质。讲一个脏腑的时候往往介绍的是它在人体中系统发挥作用的方方面面,一般包括本脏和本经络以及基本功能外延后所带来的更高一层级的功能。西医更在意生理形态,更强调单一的器官。中医中讲的心可以包括两个主要方向:形态上的心和神明之心。血脉是神明之心的物质基础。所谓神,就是精神意志思维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个外在表现。


关于心藏神,没有中医学基础理论框架的朋友可以这样简单去理解,我们的大脑想要工作是需要营养成分的,而营养成分的供给是需要靠心脏迸发血液来完成这个过程的。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这个人必将不后脑死亡啊。同理,心血供应出现其他问题的时候自然我们的神也会受到影响。


不寐病因虽然多,但它的病理变化总的来说的话是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造成的,通常有这两个原因,阴虚不能纳阳(夜里卫阳去里时阴虚不足以盛纳卫阳)或阳盛不得入阴。


心为阳脏,依其本性,所以心的病理变化更倾向于阳多为过的亢奋性表现。比如两眉之间爆豆,比如心火上炎之后的口舌生疮。也包括我们今天说的主角失眠这个问题,心藏神,火扰神清明,就亢奋了。


他们都可以归属为心阳太过而导致的病理性变化。神明之心受扰是导致失眠的最终结果。关于失眠者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良的演变过程又种类繁多。关于失眠比较常见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一、上焦心火独亢,下焦虚寒


兼见症状:舌尖红或绛,舌根部白厚苔; 容易心情烦躁,下焦虚寒严重的可能还会经常觉得下肢部冷凉。


中成药交泰丸的组方思想,专为这一类型使用。交泰丸只有两种中药,黄连清心火+肉桂温下焦,症状比较轻的,自我观察符合的,可以尝试。


如果无其他合症,也可以考虑用艾灸足底涌泉的办法。艾灸涌泉,不仅可以直接祛下焦寒湿,还可以引火下行,帮助心火下归肾阴。


二、肝火扰心


兼见症状:急躁易怒


这个类型的症状火是从肝经发起,又因热性弥散,热盛继而影响到心的,中医治病讲究求本,本类症状人群在清心火养心阴的前提下更注重对于肝火旺盛的调治。


因肝火引发的心火,肝火肯定不是轻微的。所以常用清热力量较强的龙胆泻肝丸为主方剂来调治。


结合火旺必伤津耗气,肝体阴用阳的特性,后期善后也应该注意滋阴补血兼养肝。


三、痰热扰心


兼见症状:经常觉得胸闷顽皮,容易胃气上泛,舌底质红但是苔黄腻。


痰是由湿变化而来的,痰湿的特性是阻滞气机,所以会有胸闷、头重等一系列的症状。


主方黄连温胆汤,黄连清心降火,温胆汤是化痰基础方,化痰力佳。


以上是因实火类的常见症状,虚性类的总特征是人的体质基础已经很虚弱,除了失眠这个症状之外常伴有比如说容易气短或者容易疲劳,精神不济这一类自我感觉虚弱的症状。虚性症状多不可随意用泻火药,以免更伤正气。


四、心脾两虚


兼证:睡觉不踏实,多梦易醒,有些人记忆力会有下降,时常会觉得神疲乏力,缺乏精力。又因为是脾虚为重,脾虚就会湿盛,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便溏腹胀,四肢倦怠无力。


脾胃是后天之本啊,人出生之后所有的营养物质就来源于于脾胃,脾不好之后人的脸色也会没有光泽,中医讲是面色少花,舌苔也会比较淡薄,一看很没有力量的感觉。人也容易泱泱的没有精神。


治则,补气健脾+养血安神


成药有归脾丸可以调治。但是对症状重的人来说,归脾丸的力量有些弱,已经不足以对他短期内有显著效果,这时就需要医生对他本人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以归脾丸为本方,然后进行加减应用强化方剂功效。







五、心胆气虚


兼见症状:比较容易做噩梦,而且容易在睡眠中惊醒。因为胆气虚,所以经常会在生活中有受惊的时候(具体举例,你正在安静环境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环境有其他声音或者事情发生,会觉得自己被吓到)


胆经的是巡行路线在人的身侧,心胆气虚时间比较久的人胆经循行的路线摸起来会发凉,而且有一些人会出现嗯腿部胆经腿部路线有疼痛感。


心胆气虚嘛,气虚常常会表现气短和自汗的症状。


上述的内容都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完全按照嗯这种分类来得病,基本上都是两种类型合在一起或者是杂病。


望大家可以理性分析,实际应用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了。


人体不过气血,偶有偏驳之处,辩证清楚,确是可以随手而解,体虚之人,则不可速图,缓缓养之,带领身体走上正循环方向,也定会越来越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