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与居住于加拿大不少城市,除了低矮的楼房、小型社区花园和教堂四处可见,殡仪馆和墓园也占一方之地,而居住于附近的居民似乎也不抗拒,相安无怨,代代相传。每次坐车经过不同城市不同墓地,不管热闹还是消落,我的脑海总会波澜起伏。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死亡的看法逐渐变化。

      自懵懂儿时开始,便经历与死亡相关的事,浓重阴影挥之不去。成年后,在国内医院工作十多年期间,既亲自接过不少新生命,也给不同年龄段逝者做过终极护理,甚至抬过尸体。经历多次生死离别的场面,有家属们揪心裂肺的哭嚎,有旁观者无可奈何的叹息,有感慨万千的默哀……

      刚进入中年,病痛和人生波涛突如其来,不堪折磨,渐渐对生活产生厌倦,对生命的兴趣骤减,觉得死亡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或许于某些处境的人来说是一种解脱,那时,我竟然对死亡悄然向往。一次手术全麻醒来之前的奇妙幻境触动了我,知道死亡之门也会有选择地打开,我被拒绝了,只好流着泪,在护士轻轻呼唤下醒来。或许是上帝的眷顾,没让我进那道死亡之门,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勇气去追寻梦想,去体会“诗和远方的田野”,为此,我心怀感恩。

      前些年与女儿闲聊,她提及最担心和无助的时刻是“小时候看妈妈第二次被推进手术室时刻,担心妈妈永远离去”。我庆幸活过来,走过黑暗,已经不是为了自己。孩子现已成长,心有安慰,与此,时常提醒自己:生命是有时间限制的单程票,每一分钟都有内涵,不能浪费。

      7年前,我工作的单位与殡仪馆一街之隔。午餐后,只要不低于零下15度,不是刮大风下大雨,我都会沿着街区行人道散步20分钟,会散步到殡仪馆周围,思绪自然时而飞扬,时而沉寂。在温哥华工作期间,每当我淡忘生命的有限,又或是困惑迷茫时,上班途中天车经过的“新斯敏公墓”是觉醒课堂。望着天车窗外,墓碑庄严寂静地竖立于风景优美的墓园,或是华丽或是简约,不知多少途经的人如我般视为人生警示牌。

      前段时间回国处理繁杂的家事,曾到家乡墓园拜祭父母。墓园景色优美,看着陌生的遗照和碑文占据山坡,思绪飞扬,突然想起30年前,我在大学医院工作时遇到的一位患有 “结肠多发腺性息肉恶性病变” 的优秀俊俏大学生,不知道他患病退学后是否得到有效医治,是否有幸成为50岁的中年人,又或是已在中国北方墓园竖起了一块刻有他年轻名字的墓碑。

      回到安宁的加拿大西部,初始的思维和心绪回归,原本模糊的“断,舍,离,简”生活意愿逐渐清晰,于是,整理现有物件,捐出简单生活所需以外的物质,成了日常家务。前些天与几位年轻朋友喝咖啡聊天,聊及生命与健康话题时,他们只理解我接连失去中年朋友之心情,却无法理解健康与生命的严肃命题。现居小城近年推出“名人墓园游”,游者拜访墓地时,也可以听述名人生前故事,不知是否有参游者会想到生命与名利的联系。

      无法知道有多少日子可以自由简朴状态活着,但可以数着还有多少梦想等待追寻,可以数着多少事想去做。放弃垂手可得的物质,淡泊名利,背起深存的梦想,游走于蓝天白云之下,在野花香溢的途中低吟轻唱,无疑是此生的恩赐。我不敢浪费单程票的时间,总会在流逝的时间上寻求意义,哪怕是与朋友聊天,看个轻松韩剧,也是对自己的珍爱,是对生命的敬畏。

      无需贪婪,对物质如此,对爱如此,对名利如此,对生命也如此。死亡是肉身疲惫不堪后的长睡,当爱生命足够时,珍惜时间足够时,死亡会变得有意意,终有万般不舍,也不再是让人遗憾与恐怖的结局。

      生命中拥有的东西和离去的日子都是上帝的计划。迷茫时,不妨到墓地去游看,遐想。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