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第7个“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儿童,因为有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障碍,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孩子终将长大、成人。自1983年我国诊断第一例自闭症患儿以来,首批患者已过而立之年,,他们却难以跨越就业的“门槛”。

其实,他们刻板重复的行为在某些工作中完全可以转化成优势,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他们少有机会证明自己。

大龄自闭症患者救助链条断裂

“同事亲朋说起孩子,都讲学了什么、做什么工作,每到这时,我从嘴巴到心里都是苦的。”一位自闭症患者母亲说,对孩子长大离校充满了焦虑。

2013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人士及其服务现状调查(华南地区)》数据显示,超过94%的家长非常忧虑孩子将来的生活、就业及安置问题。

6岁前在训练机构康复有补助,6岁后上特教学校可免费,18岁以后他们去哪儿?山东省残联调研员禹文燕说,国家救助的原则是救贫、救小,对于大龄患者则没有救助政策。

“大龄自闭症患者面临无处可去。”山东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理事长由仲说,福利院嫌大、养老院嫌小,国内没有适合大龄自闭症患者的养护机构。

由于缺乏职业培训,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大龄自闭症患者社会劳动就业也基本空白。大多数患者只能被“圈养”在家中,甚至被铁链锁在家里。

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温洪指出,大龄自闭症患者难以独立就业,需要专人辅导,对单位来说管理成本太高。一些单位宁可不享受税收优惠也不接受患者就业;少数单位让患者挂靠并发一定工资,这样虽然能缓解经济问题,但对康复不利。由于不能融入社会,原本来之不易的康复效果就会一点点退化。

精彩评论展示区
[db:评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