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觉统合训练师,非医者也!

感觉统合理论是美国爱尔斯博士1972年正式提出。80年代, 感觉统合训练进入台湾, 并迅速扩展。90年代初, 北京为首的大城市, 经由台湾学者介绍, 开始引入感觉统合训练法, 先在医院建立感觉统合训练室。

在台湾,感觉统合列入健保系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跟踪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状况以及给感统失调的孩子提供专业的训练,全民的感觉统合观念早已普及。而在大陆,大家对感觉统合的概念多是“针对自闭症、多动症、大脑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的治疗方式”,许多家长包括医学、教育、心理、感统等相关专业人士并未具备全面正确的感觉统合观念,致使感统失调而又未达到“特殊儿”诊断标准的儿童得不到专业的帮助,甚至可能还要承受因为被误解而产生的莫名压力。

面对这一特殊社会现象,台湾资深教育专家王臻惠老师自愿承担起在大陆传播正确感觉统合观念的社会责任,并研发出解决一般幼儿童及青少年学习及适应问题的感觉统合测评技术、针对性感统训练和大型感统训练设备。这些技术不但帮助了许多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等学习障碍的学生,还帮助了一些大脑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等被称为医学界难题的孩子重启生命本能,由此,吸引来医学、教育、心理、培训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前来学习感觉统合训练师及测评师课程。

曾经有一名医学生向王臻惠老师提出疑问:“医学相关资料显示,肌张力——维持肌肉形态的张力。被动产生的,肌张力高会引起肌肉短缩,肌张力低维持肌肉的形态就比较困难,所以肌肉比较松弛。只有肌张力平衡,肌肉才有好的形态,肌肉有好的形态才能更好的产生力量。肌力——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主动的产生,所谓的“劲”。肌张力与肌力有时呈正相关的递增和递减关系,有时也会相互抑制,利用好肌张力和肌肉的关系,能够促进肌张力平衡。那么,感觉统合中所说的『肌肉张力』与医学上的『肌力』、『肌张力』有什么不同?”

王臻惠老师给该学生的回应是:我们讲的肌肉张力比较笼统,概括以上两种主动与被动,因为基础都在于感觉通路,所以训练上也是必须根据个案的状况给予主动与被动相互搭配的感觉刺激,刺激给够,也给对,自然两者都能正向发展。两者相互抑制的情况较常出现在被动张力不足时,主动力量使不上,也是必须给予感觉刺激来弥补,如果用药物放松或收缩,最终仍不能归脑袋管控。除非在药物控制下,仍然给予正确的感觉刺激训练。医学专业涉及药物动力学,非感觉统合训练师所能,而感觉统合训练是顺应生命发展规律来提供生命需求,激发本能重现与提升,所以对深入的医学知识要求不高,医者和训练师两者职能要求不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同。

早在1972年,爱尔斯博士就在其著作『感觉统合和学习障碍』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到——『协助有学习缺陷孩童的感觉统合治疗行动,可由教育家,心理学家,或健康有关的各种专业人士来执行』。

也就是说,感统训练并非只限于医学专业人士才能实施。王臻惠老师深刻理解了爱尔斯博士关于感觉统合治疗的精髓,并从人体感觉统合运作的道理来解释——只要我们了解脑的基本组织结构、基本运作模式,以及影响脑功能的各种可能因素,就可以对脑进行针对性刺激和营养补充来形成某种功能或改善某种状态。换言之,只要我们知道了哪些感官刺激、什么样的动作或活动可以刺激哪些脑功能网络的连结,进而产生哪些能力或改善哪些行为,我们便能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然后对受训者进行行为、能力、健康、性格等各方面的状态调整。

感觉统合训练不是侵入性的治疗行为,它是一种促进生命本能运作的身体智能开发活动,所以训练师只需掌握生理、心理及教育上的原则性观念、普遍性知识和基本技巧即可,而不需要具备高深细致的医学专业基础去探索细微的生理结构和身体组织内部的循环运作原理。

在大陆,早期很多人学习感觉统合训练时,学习了许多深奥的生理或医学知识,只从生理的角度去考量神经系统的发展需求,而极少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心理、教育、环境等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所以,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训练师和被训练者的关系就如医患关系,只要训练师(医生)认为是正确的,不管被训练者(有问题的孩子)是否愿意,都得按“处方”进行。曾经听过有训练师对于孩子在感觉统合训练开始之初的哭闹行为主张先要脱敏,于是用硬毛刷硬生生地刷孩子全身,直到孩子不哭为止。这种机械式地追求足量的刺激,是许多坊间感觉统合机构常用的方式,因为没有针对性,也缺乏爱与尊重的氛围,可能短暂有效,但却无法全面和持续提升孩子的能力,更甚者,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

王臻惠老师所创的『感觉统合测评技术』和『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之所以效果明显,是因为该理论体系既考虑到外部环境刺激对神经系统发展的影响, 又考虑到人体内部机体运作的原理以及内部神经系统对外在行为表现的影响,从里到外,从外到里,里外圆融贯通。“内”——生命有自我完善的本能,只需要满足生命成长需求的环境, 提供受训者足量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 之后的身体内部运作就交给生命神奇的力量即可。 “外”——不仅指丰富多元的环境刺激, 还包括爱与尊重的人际互动氛围。始终把感觉统合发展看作是身心互动的过程,也是身心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才能全面提升能力,完善人格,改变命运。

王臻惠老师虽然是毕业于幼教系,但是在台湾,幼教系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常见疾病、特殊儿童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所以同样是教育系,台湾和大陆的幼教学生所学的内容有很大差别。再加上王老师的家族是中医世家,所以,王老师对医学、脑神经科学、教育、心理都有一定的涉及或深度,更重要的是王老师能把各学科融会贯通并应用于感觉统合的研究上。

王臻惠老师认为,感觉统合训练需要结合最新的科学医学理论、运用生理和心理的交互影响、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根据测评后设计的针对性方案、真正用心专注地陪伴孩子做训练,这样才能产生最快最好的效果。

王臻惠老师所创的『感觉统合测评技术』和『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弥补了二十多年来国内专业感统训练技术上的不足,为许多孩子和家庭带来福音。其本人希望在大陆普及正确的感觉统合观念,全面提升大众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各传播渠道中的用词用句大多是考虑到普通人群的需求,把感觉统合运作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描述。王老师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所有准备结婚生子的人们都能先了解感觉统合,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把自己照顾好之后,再将理论和方法传承与应用在下一代身上,如此善善相因,循环不断。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吧!

01 该图片由Albrecht Fietz在Pixabay上发布

责任编辑:

精彩评论展示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